首页 > 创业故事

深度:后冬奥时代商业解读 中国商业冰场业态发展解析

2022-11-18 09:01:43 创业故事

冰雪产业主要上市公司:莱茵体育(000558)、河钢资源(000923)、金陵体育(300651)、孚日股份(002083)、华录百纳(300291)、长白山(603099)等。

本文核心数据:北京冬奥会搜索热度、主流商业冰场数量情况、商业冰场运营成本情况

1、冬奥会成为商业体冰场发展契机

——北京冬奥会引发“冰雪热”

百度热搜大数据显示,北京冬奥会的搜索热度远超前两届冬奥会同期,相比索契冬奥会与平昌冬奥会分别高出1372%与558%,也超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历届夏季奥运会,比2021年延期举办的东京奥运会热度高68%。

——南方冰雪消费力逐步被发掘

出于对冰雪运动的好奇心与较强的消费力,南方滑雪爱好者比北方爱好者更舍得花钱。冰雪旅游客源top10城市中南方城市占到5席。在没有大型室外溜冰场的条件下,室内真冰滑冰场成为他们释放冰雪消费需求的主要场所。客观的市场需求也吸引资金的进入,越来越多冰雪项目和投资向南方市场转移。

2、冰场成为商业体热门体验型业态

——真冰场是对购物中心体验型消费的补充

2012年前后,体验经济理念传入国内,遭遇电商冲击的商业地产亟需新奇的休闲体验业态以强化线下实体商业的吸引力,商业地产开始向体验中心转型,站在购物中心的角度来看,早前布局冰场是为了补齐“体验”的短板,形成线下实体商业的体验优势。而现在购物中心仍热衷于引入真冰场,一方面实则仍是在消费群体变化的背景下增强商场体验感,另一方面借助冰场的热度带动客流与周边业态的发展。

而2015年冬奥会申办成功成为冰场在实体商业快速扩张的契机。而室内冰场客单价高、对人流密集度要求高使其多集中在南方一线城市。

——申奥成功促使中国商业冰场数量飞速增长

商业体对新业态的渴求以及申冬奥成功让商业体冰场的数量快速扩张,根据《中国冰上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19)》对主流商业冰场业态发展的统计,2014-2018年中国冰场业态飞速发展。连锁冰场世纪星在2016年12月,仅一个月就连开6家新店。

3、“旺丁不旺财”商业冰场运营困境解析

对于真冰场而言,“旺丁不旺财”也正是其进驻购物中心的一大痛点。而这与真冰场高额的运营成本与相对单一的盈利模式不无关系。

——冰场运营成本高昂

运营成本方面,根据懒熊体育的报道,800平米冰场每年电费在80-100万之间,1800平米电费大致为180-200万,一年的租金通常需要80-100万之间。商业体冰场最大头的运营成本是人工费用,占比超过50%。

真冰场80%营收来源于冰上教学培训,可以归类为纯体验型业态,这也导致人工成本的居高不下。根据业内人士披露,冰场教练提成达到培训费用总额的35%,资源好的教练每个月工资是7到10万。教练薪酬在冰场运营费用里能占50%,此外,每块冰场需要配备20-30人的保障团队,这部分工资每年也达到百万级别。

——新兴商场体验型业态冲击商业冰场

商业体本身的业态也在不断演化也成为冰场运营遇冷。一方面,新业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由于纯体验业态在承租能力与坪效上总体仍然达不到零售业态的水平,行业出现了把零售业态重新请回商业体,让零售业本身体验化的呼声。面对新业态的诱惑和对体验业态的反思,商业体在引入冰场的时候越来越谨慎。商场想引入体育培训或亲子业态,也有一些高坪效的项目可选。比如击剑,投入小,好的话半年左右回本。但是冰场投资大,占地多,建设难度高,回本周期更长。

也正因如此,陆续有一些标杆购物中心逐渐淘汰“真冰溜冰场”,以深圳真冰场业态为例,目前市面上均以连锁真冰场品牌为主,包括华润置地旗下“冰纷万象”、“世纪星滑冰俱乐部”、“陈露国际冰上中心”、“冰堡国际滑冰场”,而喜悦滑冰场、欧悦真冰场、全明星滑冰俱乐部等冰场品牌陆续撤出深圳市场。

综合上述,前瞻认为成本高而模式单一是导致冰场运营净利润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如何依托于品牌效应,拓展更多元的创收手段,是冰场业态的重难点。后冬奥时代,中国商业冰场也将进入阵痛期。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冰雪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院交流互动。

Tags:

  • 站长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