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故事

百年工业史: 全球制造业迁徙启示录(上篇)

2023-03-12 09:07:08 创业故事

从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制造业了四次大迁移,制造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再转向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目前全球制造业第五次迁移正在进行中。借鉴日美德制造业的发展经验,中国凭借中国制造成为了今天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贡献率超过30%。成本因素是造成制造业迁移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国制造业劳动人口短缺,劳动力人均成本逐年增长,导致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对外制造业投资总额不断上升,主要输出地区为东南亚、非洲地区。全球主要市场出台制造业战略规划,抢夺未来制造业的全球份额,中国制造2025将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使中国由“制造大国”不断向“制造强国”转变。

全球制造业经历多次迁移,加工制造中心不断变革

自工业革命后,由于工业技术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制造业产出不断增加,所需人力物力规模逐渐增大,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全球制造业发展逐渐开始联通,制造业逐渐形成产业链分工不同的全球化模式。随着工业霸主国生产资料成本的上升,全球制造业自20世纪以来经历了多次迁移,加工制造中心不断发生转移。

自19世纪末期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制造业经历了五次转移,制造业中心也由英国转移至美国、日本、四小龙国家、中国、东南亚国家,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产业转移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由经济中心同步转移变为经济中心仍然留在原制造中心国,而制造代工、零部件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下一个制造中心转移。

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已经逐渐演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在美国、日本、四小龙地区发生产业转移之后,在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制造业领域,原全球制造业中心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领先优势,在制造业逐渐迁出后,产业政策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服务业占GDP的比例逐渐增加,制造业的占比逐渐减少。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年实现GDP13.61万亿美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0.65%;原制造业中心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8.6%、29.14%、27.97%和18.00%。(注:日本产业结构世界银行暂未公布,所用数据为2017年数据。)

借鉴先进国家经验,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在第四次全球制造业迁移中,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汽车、电子零部件、工程机械领域均位居世界前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不断借鉴制造业先进国家经验的同时,中国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造业强国之路。

德国制造从粗制滥造到工匠精神,成为全球高端精密制造的代表。德国虽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制造靠大量仿制英国机器起家,一度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德国人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再创新,在一战前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与强大的制造能力,德国制造逐渐走到世界前列。两次世界大战虽然打击了德国的制造业基础,但客观上有效推动了德国制造的技术进步,德国制造积累了大量的尖端技术。二战后德国制造业逐渐向细分、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众多的细分领域形成了很多隐形冠军。2018年,德国对全球出口前五大类产品分别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

美国制造业充分利用战争机遇与技术革命优势,依附美国全球霸权不断实现全球扩张。美国与亚欧大陆有海洋屏障,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本土均未受到攻击,在战争中美国制造业借助军工等产业不断积累资本与技术,在汽车、钢铁、飞机等行业有一定的领先优势。美国引领第三次技术革命,同时在二战后建立了数十年的全球霸权,美国制造业在技术端与战略端均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受制于成本等因素,基础的制造业曾大量迁出美国,但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有望有效吸引外流的制造业返美,美国制造仍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成为“世界工厂”。 1950-2000期间,日本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资本(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逐步升级转型。随着日本制造业的转型,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日益增强,出口成为日本经济增速的重要拉动力量,出口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10.81%升至1984年的14.82%。出口产品结构亦向技术或知识密集型转型,1985年日本出口交通设备和电气机械的比重超过50%,日本出口的交通设备、电气机械、精密机器等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一般机械、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化学制品、纺织服饰等在出口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通过对先进国家制造业发展经验的学习,中国制造业也逐渐开始做大做强。根据第一财经研究院的测算,中国制造业总产出在2005年超越了德国,随后在2008年超越日本,2010年超越美国。截至2017年,中国制造业实际增加值达到3.59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8.5%提高到了2017年的28.57%。巨大的市场份额不仅意味着规模带来的独特竞争优势,即所谓的“中国权重”,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和德国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28.5%、17.0%和10.1%,下降到17.89%、8.16%和6.05%。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曲折坎坷,制造业对经济发展影响仍然较大

受制于落后的封建制度,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契机,也未能及时参与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制造业突破西方封锁,不断取得发展,改革开放后快速与世界接轨,快速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在制造业新时代,中国制造规模庞大、结构完备,许多产业已经实现了全球领先;同时中国制造仍存不足,有些产业需要全球技术嫁接中国市场。

从我国建国开始,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自有工业基础急需完善,工业技术创新力不足,工业生产重视程度不够,农业为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随着五年计划的不断开展实施,工业基础的不断完善,1966-1970年间,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逐渐上升,逐渐开始替代第一产业成为我国支柱产业,可以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直到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中国也开始由制造大国逐渐向制造强国开始转变。

从工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来看,我国工业增加值始终是GDP构成中最大的部分,由1952年的17.61%增长至2008年的41.26%,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制造业开始向生产资料成本更低的东南亚、非洲等国转移,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开始下降,但仍保持30%以上占比。201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实现30.51亿元,占全部GDP比重为33.90%。

国家统计局自2015年第一季度开始公布制造业增加值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约为30%,由于2008年开始,我国制造业开始发生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向生产资料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但是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依然保持在30%左右,说明制造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19年第二季度,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7.04万亿,GDP为23.75万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9.64%。

从增速上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整体与GDP增速呈正相关,但是从影响程度上来看,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大,因此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对工业增加值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影响较大;由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渐增大,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逐渐减少,因此制造业对第二产业影响系数要大于对GDP影响系数。2019年第二季度,按照现价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第二产业增速和GDP增速分别为5.86%、6.24%、6.78%和8.30%。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Tags:

  • 站长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