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攻略

疫情阴霾终将散去 届时湖北省及武汉市经济如何逐渐回暖?(附历年湖北省、武汉市产业数据)

2023-03-05 09:07:00 求职攻略

冠状肺炎疫情防控陆续迎来好消息,各地陆续复工复产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国际卫生条例》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

冠状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快速蔓延,全国各地展开“防控”行动,在全球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医护人员和相关服务人员奋战在一线抗战疫情,全国人民也力所能及地在春节期间“待在家里为社会做贡献”,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有效隔离,虽然疫情感染人数仍然居高,但近期陆续迎来较多好消息。

从2020年2月10日起,除湖北省外全国各地陆续按下复工复产键。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全国正在迎来农民工返岗潮。据交通部2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农民工返程客运量约为3亿人次,到目前已经返程约8000万人次,到2月底将要返程约1.2亿人次,3月以后返程约1亿人次。

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显示,2月20日,全国热门迁入地(目的地)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南省、福建省、云南省、安徽省和河北省。其中,广东省迁入量占比最高,达19.02%。总体来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开工更积极。

长三角地区正在抓紧解决用工问题。温州、嘉兴、舟山、台州等“包邮区”城市,对返工人员推出“包邮”政策,鼓励企业包车接回外省员工。

除湖北省外,目前全国其他30个省份均已部署安排企业复工复产。截至17日,湖南省164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7590家复工,复工率46%,累计到岗73.8万人;664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已有2780家复产,复工率41.8%,到岗24.7万人。其中,93.9%的药品医疗单位已营业、59.5%的农贸市场已开业、97%的超市已开业。

从在建省重点建设项目来看,已有110个项目复工,复工率63.6%。其中,张吉怀铁路、常益长铁路、长益高速扩容等重大交通项目已复工;“5个100”中重大产业项目已复工76个,复工率64%,预计到2月底可超过80%。

各地鼓励开工复工的企业以有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为主,其中多地规上企业复工率都已经超过四到五成,江苏、山东等地则达六到七成。

此外,各地国企复工率普遍较高,基本都可达七到八成。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15日,96家中央企业所属2万余户主要生产型子企业(不包括商贸、金融、地产等类别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按建设项目单独统计)复工率达到81.6%。。一些重要的基础保障行业复工率更高,石油石化企业复工率达到96.8%,电网、发电企业复工率达到83%;钢铁企业主要子企业全面开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不包括汽车)复工率达到88.1%。

在疫情逐渐控制和各地企业复工复产的背景下,经济有望逐渐回暖。恒大研究院任泽平等人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未来GDP大环境发展可能性作出如下预测,乐观估计2020年中国全年GDP增速约5.4%。

冠状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的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疫情发展虽然在逐渐控制,但是整体仍然处于较大风险当中,企业复工复产暂时无望,而滞留在湖北地区的人口也无法流出。在全国经济逐渐回暖的背景下,湖北省仍然处于较为艰难的处境。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的经济结构、产业数据等进行分析,期望能通过各组数据挖掘其产业特征,能给予湖北省相关业内人士一些可参考的意见。

湖北省经济地位:占全国GDP比重约4.4%,经济增速较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湖北省统计局数据,2012-2018年湖北省GDP总量逐年增长,2018年约39366.6亿元。2012-2017年,湖北省占全国GDP比重也逐年攀升,从2012年的4.12%增加至2017年的4.45%;2018年有所下滑,下滑至4.37%;近三年比重在4.4%上下波动。

对比中国GDP增速和湖北省GDP增速来看,2012-2018年湖北省GDP增速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湖北省经济处于稳步高速发展进程中。按照常规预期,2020年湖北省经济地位有望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提高,但此次疫情带来的困境使得湖北省经济面临一定的困局。

湖北省人口情况:城镇化比率不断提高,人口体量与经济地位相匹配

2012-2018年湖北省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比率逐年提高。2018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917万人,其中,城镇3567.95万人,乡村2349.0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3%。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湖北省统计局数据,对比湖北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湖北省GDP占全国比重两组相对量数据,2014年之前,湖北省人口比重稍高于经济地位,2014年之后,经济快速发展,湖北省GDP占全国比重稍高于人口比重。但综合来看,比重均在合理范围里小幅波动,湖北省经济地位与常住人口比例较为匹配。

湖北省产业结构:二、三产业并重发展,第三产业拉动效应显著

从1978-2018年湖北省的一、二、三产业构成来看,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二产业占比波动较为平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地位骤变,第一产业占比大幅下降;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47∶42.19∶17.34调整为2018年的9.01∶43.41∶47.58。

2018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39366.55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547.51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088.95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730.09亿元,增长9.9%。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6.5%、6.1%、5.0%、6.3%、15.4%。

对比湖北省经济地位与各产业占全国比重,2018年,湖北省GDP占全国比重为4.3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4.6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4.67%,第三产业比重为3.99%。换句话来说,从全国视角出发,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贡献度偏高,第三产业贡献度偏低。

接下来,再回到湖北省自身经济发展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结合湖北省统计局的“三次产业贡献率”和“三次产业拉动率”两项指标,2018年,湖北省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56.50%,第三产业拉动率为4.40%,均占据主导地位。

注: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三次产业贡献率和为100%;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指GDP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三次产业拉动率的和为GDP增长率。

湖北省城市经济:经济体量断层显著,民营经济主导

——差异性:经济体量断层显著,武汉市GDP占比约37.7%

通过对比湖北省各城市的GDP及产业结构特征发现:

第一,湖北省各城市之间经济体量存在较大差距,断层较为明显,排名第二、第三的襄阳、宜昌的GDP不及排名第一的武汉的零头;2018年武汉市GDP为14847.29亿元,占GDP比重约37.7%。

第二,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各异。值得注意的是,仅武汉市、恩施州、神龙架三地的第三产业占比高于第二产业,其余城市均是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

——一致性:民营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从湖北省各城市的民营经济地位来看,2018年湖北省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21924.6亿元,占GDP比重约55.69%,民营经济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各城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核心城市,民营经济体量也居于各城市之首,2018年武汉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为6336.50亿元;但从相对量来看,武汉市的民营经济贡献度却在全省各城市占武汉市GDP比重最低,约42.68%。

第一产业:农业占据主要地位,尤其是粮食行业

湖北省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中,农业占据主要地位。2018年,湖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47.51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为2008.90亿元,占比超50%;牧业为736.19亿元,占比约20.75%;渔业增加值为673.80亿元,占比约18.99%;林业增加值为128.63亿元。

注:图中不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业(2018年增加值为186.11亿元)。

湖北地处华中地区,自古就有“千湖之省“、”江汉鱼米乡”的美誉,是全国最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湖北主产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籽、花生、甘蔗、烤烟等。201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952.90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达4847.01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0.95%,粮食产量为2839.47万吨。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稳定增长

第二产业指需要经过加工从自然界获得的原料,以生产新产品的产业。如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

——工业:重工业为主,支柱产业突出

湖北省的工业发展偏向重工业,2018年重工业总产值为2.99万亿元,轻工业总产值为1.58万亿元。根据湖北省统计局数据,2018年湖北省有15大制造业的产值过“千亿”,包括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

湖北省支柱产业较为突出,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大产业的产值超过3000亿元。2018年,湖北省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490个,产值高达7289.38亿元,创造42万就业岗位。

注:按照工业总产值降序排列。

汇总2018年湖北省规模企业工业企业主要工业品产能如下图。疫情结束,政府应要及时跟进企业复工情况,并制定政策给予大力扶持,尽快并尽可能提高主要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

结合各城市的具体情况,武汉和襄阳的工业企业数量和平均就业岗位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10%,是未来疫情结束后经济回暖的重点关注地区。武汉工业企业人员年平均数量超80万人,占全省比重超25%;襄阳工业企业人员年平均数量超36万人,占全省比重超11.48%。

注:按照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降序排列。

——建筑业:高速发展,武汉市建筑业产值占全省比重超60%

除2015年外,2008-2018年,湖北省建筑业产值高速发展,房屋施工面积稳步提高。2018年湖北省建筑业产值近9万亿元,房屋施工面积达15133.87万平方米。结合各城市的建筑业发展情况来看,武汉市是湖北省的建筑业高速发展的主要支撑,2018年武汉市建筑业产值占全省比重约60.75%。

第三产业:细分行业百花齐放,但发展进程各异

——运输业:九省通衢地位稳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湖北省客运量约98350万人,占全国比重为5.48%;旅客周转量约1258.91亿人公里,占全国比重为3.68%;货物量约204307万吨,占全国比重为3.97%;货运周转量为6675.5亿吨公里,占全国比重为3.26%。可以看出,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都偏向短途运输。

从运输渠道(铁路、公路和水路)来看,湖北省作为九省通衢的地位在公路运输上最为突出,客运量占全国比重为5.92%,旅客周转量占全国比重为4.89%,货运周转量占全国比重为4.12%,货物周转量占全国比重为4.15%。

从运输标的(客运、货运)来看,湖北省市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中心,图中客运的五角星数量显著高于货运。

2018年,湖北省规模以上餐饮行业营业额为284.58亿元;其中,正餐服务行业营业额为210.83亿元,占比74.08%;其次是快餐服务营业额为45.91亿元,占比16.13%;外卖服务营业额仅10.34亿元。

楚文化是荆楚大地的根,楚菜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2018年7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楚菜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 ,力争到2020年,全省餐饮业营业额超过3500亿元,年均增长14%,创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氛围浓郁的美食名城(乡)、名街、名企、名店、名菜、名点;到2025年,打造万亿楚菜产业,将湖北省建设成为以荆楚文化为底蕴、美食之都(乡)为载体、特色楚菜为标志、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良好美誉度的美食强省。而2018年规模以上餐饮业营业额仅284.58亿元,距离3500亿元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

2018年,湖北省规模以上住宿行业营业额为133.22亿元;其中,旅游饭店行业营业额为85.71亿元,占比64.34%;其次是一般旅馆营业额为43.60亿元,占比32.73%;名宿营业额仅0.08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增速高于制造业

湖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行业、新材料行业、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

2018年,湖北省“四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6542.91亿元;其中,高新服务业增加值1229.81亿元,同比增加16.9%;高新制造业增加值为5313.10亿元,同比增加11.2 %;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显著高于高新技术制造业。

——其他行业:产业发展进程各异

湖北省各服务行业发展进程各异。以进出口行业为例,湖北省的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均不足1.5%,与其经济体量地位相差甚远,这与湖北省内陆的地理位置有关;从外商投资来看,湖北省产业投资前景和投资机会广阔,2018年实际外商投资额为119.41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8.85%。

湖北省基础配套设施(教育、医疗等)仍有待完善。以教育行业为例,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为128所,中等职业学校270所,普通中学2597所,小学5396所,幼儿园8273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为143.59万人,占全国比重5.07%,处于全国领先行列中,但仍有待完善。以医疗行业为例,2018年,湖北省医疗机构数量为996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821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04所;卫生技术人员41.08万人,每千人医生数量2.57人。随着这次以武汉为中心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湖北省乃至全国整体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医疗配套较为落后等问题逐渐显露,未来,无论是从医疗硬件设施还是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均亟待加强。

湖北省产业特征总结

通过前文的分析,将湖北省的产业特征总结为下图。

疫情结束后,湖北省各产业如何高质量快速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的冠状肺炎防控和治疗仍处于“攻坚期”,确诊人数仍位居高位,战胜疫情仍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但随着科研力量的不断投入、医护人员等在一线与病毒的抗争与守护、全国人民积极配合防控工作、企业跨行转型生产防护物资、全球的爱心驰援等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疫情一定会结束,也必须结束。

那么,疫情结束后,遭受重创的湖北省经济如何回暖?各产业如何高质量快速发展?这也将是未来将要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对湖北省各产业数据和产业特征分析,湖北省经济快速回暖需要重视以下问题,汇总如下图。

附:《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布局产业地图》

《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布局产业地图》分为三部分,即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总体产业格局图、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 ”布局图、百家产业集群分布图。从产业和区域两个维度,21张产业地图全景式、可视化呈现,描绘了全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图”,勾勒出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

总体产业格局图中,“一芯”依托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两带”以长江、汉江为纽带,打造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三区”围绕区域协同与产业集聚,推动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竞相发展,形成全省东中西三大片区高质量发展。

——“一芯”

——十大重点产业布局

1、集成电路产业:以武汉为核心发展区,建设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光谷集成电路产业园。以襄阳、宜昌、黄石、荆州、黄冈、随州、潜江、天门为发展区,重点布局光通信芯片等。

2、地理空间信息产业:鼓励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

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辐射带动荆州、鄂州、潜江等地区。

4、智能制造:以武汉、襄阳、宜昌为核心区,重点发展激光、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以黄石、黄冈、荆州、孝感、随州为发展区,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

5、汽车产业:在武汉、襄阳、十堰、黄冈、宜昌、孝感、随州、荆州等地布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武汉、襄阳、十堰、孝感、荆州、潜江等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等。

6、数字产业:在武汉集中发展数字基础平台、数字共享、数字应用产业;在宜昌、襄阳、黄石等地开展云计算、大数据、软件服务等示范应用。

7、生物产业:在武汉布局发展生物全产业链;在宜昌布局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等,建设国家仿制药生产基地。

8、康养产业:形成以武汉为核心枢纽的大健康服务网络体系和健康食品生产体系。

9、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在咸宁、宜昌、恩施等地区进行核电、页岩气新能源开发等等。

10、航空航天产业: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核心,辐射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发展。

——“两带”

——“三区”

——湖北省重点成长产业集群

Tags:

  • 站长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