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讯

预见2023:《2023年中国细胞农业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2023-07-09 09:31:47 创业资讯

行业主要企业:cellX;周子未来;Avant Meats;极麋生物;超技良食等

本文核心数据:人均肉类消费量;细胞培养肉渗透率;细胞农业投融资

产业概况

1、定义

细胞农业是在实验室中直接通过细胞培养物生产农产品而不使用牲畜的领域。细胞农业侧重于利用生物技术、组织工程、分子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结合,以创造和设计新的方法来生产原本来源于传统农业的蛋白质、脂肪和组织。目前该行业的大部分产品集中在肉类、牛奶和鸡蛋等动物产品上,其中,细胞培养肉是细胞农业潜力最大的市场。

根据细胞农业所使用的细胞来源,可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按照细胞农业的最终产品,可将细胞农业分为两类:细胞产品和非细胞产品。

细胞产品指的是基于活细胞或曾经活细胞的农产品的培育,最终产品中含有细胞,如肉或皮革。例如,细胞培养肉就是从动物身上提取肌肉细胞,在细胞培养基中培养成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培养基和细胞生长方式是很重要的方面,因为它们有助于细胞发育成与直接取自动物的肉类相同的肉类。

非细胞产品是指生长和收获细胞培养物生产的产品,最终产品不含细胞,可用于生产牛奶和蛋清等产品。蛋清与牛奶都由不同的蛋白质和脂肪混合而成,这些不同的成分可以在不使用动物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微生物(如酵母)来生产。

2、产业链剖析:中游为产业链核心环节

在细胞农业行业中,上游主要为包括猪、牛等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的活体样本供应,以及生物反应器等设备供应;中游企业则为细胞农业企业;下游主要应用于食品、纺织、饮料等行业的企业。

产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爆发阶段

从全球细胞农业最具潜力的细胞培养肉领域来看,培养肉的概念于1931年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2001年,荷兰政府资助高校开展培养肉研究,并于2013年8月培养出第一块培养肉汉堡。

相较于全球,中国细胞农业行业起步较晚。在动物细胞培养领域,中国于2009年开始以培养肉味研究目的干细胞成肌诱导分化研究,并在2019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产品。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部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首次将“细胞农业与细胞培养肉技术”写入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该项新技术的积极态度。此外,以周子未来和CellX为代表的细胞肉初创企业2021年融资数千万美元,开启了细胞培养肉研发新时代。而在植物细胞培养领域,2003年中国普瑞康公司启动了雪莲培养物产业化项目,通过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直至2010年雪莲培养物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

行业政策背景:“十四五”规划开始重视细胞农业的发展

早期我国未明确提出“细胞农业”的概念,政策方向集中于推动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应用育苗,培育新品种等方面。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部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首次将“细胞培养肉技术”写入规划,提出研究细胞培养肉、合成蛋奶油、功能重组蛋白等营养型食品的培养和制造技术,推进农产品资源梯次高值利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发展“人造蛋白”的概念,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此外,2022年,习主席在参加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讲到“要树立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均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该项新技术的积极态度。

行业发展现状

1、动物细胞工厂(细胞培养肉)

——研发人造肉成应对肉类需求增长和资源紧缺的重要方式

肉类是极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也是人类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肉类消费需求在不断增加。然而,随着人口的膨胀,资源的紧缺,寻找到一种替代肉类已经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2021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波动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下降至24.8kg;2021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至32.9kg,同比增长32.7%。在中国巨庞大的人口基础下,人均肉类消费量的增长表明对中国肉类需求的大幅增长。

注:截至2023年3月,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2022年相关数据。

基于上述中国庞大的肉类消费市场,带动了传统畜牧业蓬勃发展,然而,传统畜牧业已经占用了大量粮食和土地资源,从全球来看,畜牧业已经占用了全球40%以上的粮食产量(主要是加工成饲料),地表一半左右的农业用地和全球约10%的能源消耗,而我国传统畜牧产业发展同样面临着饲料供给不足、养殖用地难、环保压力大、畜产品加工流通发育滞后等突出问题。

因此,在传统肉类生产方式难以满足人类对肉类蛋白的可持续需求下,寻找替代蛋白,以制造出健康又环保的“肉”就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细胞培养肉在人造肉中具有独特优势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替代蛋白人造肉有三种:植物肉、微生物发酵肉以及细胞培养肉,其中,植物肉是目前发展较快的种类,而细胞培养肉则是发展前景最广的种类。与人们熟悉的植物肉相比,细胞肉口感更有“肉味”,更接近于真实的动物肉。此外,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远未被完整揭示,肉中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营养元素,长期进食缺乏某些未知元素的替代肉有造成人体系统性障碍的潜在风险,即使未来植物肉和发酵蛋白肉在口味上能够做到与真肉十分接近,长期食用这些产品仍要面对这种潜在的健康风险,而成分与真肉十分接近的细胞培养肉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种风险。心理层面的“恐怖谷效应”也会造成人类对部分替代肉的排斥,而与真肉成分最相近的细胞培养肉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越过“谷”的人造肉技术。

——中国细胞培养肉企业近三年获上亿融资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家细胞培养肉企业,其中有5家企业位于中国,分别是周子未来、CellX、Avant Meats、极麋生物和超技良食。继植物肉融资潮降温后,细胞培养肉企业近三年也开始出现融资。2020-2022年,周子未来、CellX、Avant Meats和极麋生物等4家企业均获得千万以上融资,其中,CellX于2022年5月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国际领先新蛋白基金Lever VC、Agronomics、Better Bite Ventures等股东持续加持,也引入了佳沃创投等战略投资方。

——细胞培养肉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目前中国细胞培养肉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工厂与细胞培养基等技术问题,使得当前细胞培养肉的成本高昂,尚未实现商业化,此外,国家对细胞培养肉的食品安全审批也是行业需要克服的问题,但农业农村部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的发展措施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细胞培养肉技术的支持态度。而从消费者接受程度来看,根据2021年《中国细胞培养肉产品命名及消费决策影响调查》,我国消费者对细胞培养肉的认知度较高。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选择“可能会尝试”和“一定会尝试”这两个回答,两项的消费者比例合计均达到85%及以上。

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肉类消费量便逐年增长,持续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国肉类消费总量高达近1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7%。然而,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对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21年,我国肉类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但人均仅为美国的一半。随着未来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升,我国肉类消费量将继续稳步提升,且随着细胞培养肉的技术不断成熟,生产成本逐渐降低,逐步实现商业化并持续渗透传统肉类市场,据Kearney预测,2040年细胞培养肉将达到肉类市场35%的市场份额。

2、植物细胞工厂

——用于获取植物生产的化合物市场商业化程度相对较高

细胞农业中使用植物细胞的目的主要为提取植物中的化合物。植物细胞培养能够大量生产微生物所不能合成的产物,如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香料植物中的香精,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次生产物和初生产物,2021年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使用咖啡植物细胞,利用“细胞农业”成功地培育出第一杯咖啡。目前我国从事植物细胞培养的单位主要为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但相对于动物细胞领域来说,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取高附加值的化合物的市场商业化程度相对更高,目前国内已有金木集团、普瑞康、安赛博等企业布局。

3、微生物细胞工厂

——微生物细胞培养具有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特点

微生物本身即为一个生物体存在于自然界中,可通过微生物基因改造使其生产高附加值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如生物农药杀虫剂、饲料添加剂以及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调味剂等。经人工设计的微生物细胞工厂,与其他工厂运作一样,需要“吃”进有机物料,激活自身遗传信息,启动代谢流,沿着设计的“生产流程”,输出目标有机产物。与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相比,微生物可以大规模集约生产低成本、高质量、非常一致的单一分子,省去了动植物培育环节。微生物细胞工厂运作的基础是对微生物进行人工改造,以让其具备所需的功能和价值。“改造”技术主要依赖融合多种技术的合成生物学,包括DNA/RNA设计和合成、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等基础技术,以及一系列不断扩展的技术,如计算、生物信息学、多组学、人工智能、自动化、3D 生物打印和精密发酵等,进而催生了大量的产品导向型企业。

——中国布局微生物细胞工厂企业数量较动植物细胞工厂多

目前布局微生物细胞工厂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如Perfect Day公司通过酵母细胞表达重组乳蛋白,之后将分离纯化得到的重组乳蛋白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人造奶。中国布局微生物细胞工厂的企业较多,主要有欣贝莱、华熙生物、蓝晶微生物以及Bota Bio等。

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细胞农业所使用的细胞种类,目前中国细胞农业可分为三大竞争派系,其中,动物细胞领域竞争程度较低,目前中国仅有5家企业布局该领域;植物细胞领域商业化程度低,竞争程度同样较低;而微生物细胞领域布局企业较多,竞争较为激烈。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未来中国细胞农业行业将快速增长

未来,使用细胞农业技术培育目标农产品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使用。细胞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有助于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其未来最具潜力的细胞培养肉为例,根据Statista预测,2026年中国细胞培养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47.56亿美元。

——细胞农业行业具有三大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细胞农业行业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细胞农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Tags:

  • 站长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