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指导

影视行业乱象盘点:文化强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3-03-23 09:07:10 创业指导

2018年,中国影视圈接连爆出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税收罚款等事件,行业急需规范整顿。也因此,为规范行业的发展,整治乱象,有关部门在2018年出台了多项政策、规定。监督与规范成为了2018年中国电影行业的主旋律。

乱象盘点

——乱象一:偷税漏税

2018年5月11日起,崔永元因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手机》一事陆续在微博上讽刺了与该片主创相关的范冰冰、徐帆和刘震云等。随后曝光“阴阳合同”,范冰冰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合同上,拉开了娱乐圈行业偷税漏税序幕。

——乱象二:流量造假

目前,我国影视行业在流量、收视率等方面的造假行为也甚嚣尘上。有网友将吴京作为微博转发力度的基础单位(他的两部电影砍下100亿票房,包揽中国电影票房历史前二,观影人群基本涵盖了各个阶层、年龄层的大部分中国网民),据统计,他在《流浪地球》热度最高时发出的微博转发量是2000,设定为“1京”。在不刷数据的前提下,大概率都是在一个参照系内上下浮动,不太可能会出现十倍百倍的数据差。而杨超越,随便一张自拍照配个爱心,堪比90京。

——乱象三:内容质量堪忧

此外,行业更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内容创作能力匮乏。一个较为明显的例证是,近年来电视剧的作品数量呈下降趋势。据《2018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2017年通过备案公示的电视剧总量在1040部~1221部之间波动,电视剧数目并非逐年增长,2017的数字已经是近五年来的第二次下降。

行业发展阶段

我国电影行业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媒体中心期,重点主要在吸引媒体报道,通过制造新闻点,以及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增强电影的曝光量;2011-2014年,我国影视行业进入观众中心期,这一阶段新兴媒体渠道的拓宽打破了信息传播的边界,观众以及社交媒体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受到关注;2014年之后,影视行业进入电影中心期,电影营销着重发掘电影本身的闪光点,回归理性,以做好一部电影为出发点。

政府组合拳

——税收政策相继出台

自2018年5月“阴阳合同”等一系列事件相继爆发以来,影视圈的税务问题便受到较高的关注。受天价片酬等负面因素影响,影视行业税收政策收紧。10 月 2 日 广电总局新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要加强对影视行业税收秩序的整顿力度,组织各地区税务机关督促影 视公司、明星工作室、高收入影视从业人员进行 16 年以来申报纳税的自查自纠工作,2018 年初至今影视项目开工大幅度降低,税收政策收紧或将对全年 影视产量造成进一步冲击,影视公司业绩将承压。

——央视点名流量造假现象

2019年2月2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用近7分钟的时间披露了“数据造假,流量作弊“的产业内幕,画面中出现蔡徐坤、易烊千玺、朱一龙等当红艺人的微博账号,并以蔡徐坤的一亿微博转发量为例,道出了“人为操纵流量,数据造假”的平台乱象。

早在央视报道“流量明星数据造假”之前,1月8日,微博管理员就发布公告,“为了构建健康的微博内容生态和关系生态,鼓励良性互动,微博站方将于近期对微博转发、评论计数显示方式进行调整:微博转发、评论计数显示上限均为100万,超过100万时显示为100万+。

——内容题材的限制更加明确和细化

2018年以来,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强调规范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题材内容。年内《如懿传》等多部古装剧遭遇撤档或转网端播放。而在综艺节目内容上,广电总局也多次明确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及影视明星子女参与的综艺娱乐节目,减少明星娱乐、真人秀、歌唱类选拔等节目播出量。网络视听节目审核新规待出,台端和网端内容监管标准趋向统一。

2018年11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强调“网上与网下要坚持统筹管理、统一标准”,并“探索建立网台联动的有效管理机制”。

趋势解读

——激情退去,资本理性回归

从中国影视行业的投资情况来看,根据IT桔子对影视行业投融资数据的统计结果,中国影视行业的投资趋势基本与中国票房收入走势保持一致。从2012年开始,影视投融资事件不断增多,在历经2015年电影票房高速增长的大年以后,影视圈投融资数量在2016年达到顶峰;而后随着中国电影票房增速的放缓,影视圈投融资数量也逐步减少。从2017年开始,影视圈投融事件明显下降;2018年,国内影视圈共发起71起投融资事件,较上年同比下降了42.7%,下降幅度继续扩大。显然,近1年多来,影视圈的投资热度明显下降,即全民影视投资热正在逐步褪去。

——观众取向回归电影本位

告别了IP和明星效应的导向,2018年观众取向回归电影本位,更多优质国产片进入头部阵营。相比前一年《战狼2》一枝独秀,2018年有3部影片票房达30亿以上且均为国产片,年度票房前十名中有六部国产影片,它们的豆瓣口碑均分高于前一年票房前十名中国产电影的均分,其中最高评分来自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影片内容和口碑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而以《无名之辈》为代表的小成本影片,虽然在票房规模上难以跻身年度前十,但凭借口碑优势得到了数亿的票房成绩,投资回报率不输头部影片。

——数年沉淀,新一代行业脊柱锋芒显现

中国影视产业已经走上更加成熟、规范、专业的发展道路。不论是电影、电视剧、网生内容,近两年的一个共通趋势就是增长速度的放缓,告别粗放型增长模式,注重产品的头部化、垂直化和精品化。目前,影视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变革让行业的一切快速更替,我们必须要有一股坚韧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推动行业坚实基础,提质发展。对影视行业而言,导演则正是让这脊梁健康成长、不可获缺的“钙”元素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五代导演(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是迄今为止中国导演最辉煌的一代。在90年代,他们获得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即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影片有着更高、更多样的要求。而老派导演则无法很好的捕捉到观众的喜好,做到艺术与商业的巧妙融合。从近几年票房数据来看,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老牌导演票房最佳纪录不超过15亿。而以吴京、徐峥、陈思成为代表的新一代导演,则明显可以看出,他们对市场与艺术的结合有着更深的理解。从下图看到,近两年来,新兴派导演的影片均是口碑、票房俱佳的优质影片。这其中,尤其以吴京的《战狼》、徐峥的《我不是药神》两部现象级影片为代表。

除了新一代导演表现亮眼外,近几年来,一批以影视人为核心的的新兴影视机构的发展也值得表扬。2018年,《超时空同居》以不到5000万的宣发和制作成本收取了近9亿票房,其背后是徐峥的真乐道文化;《西虹市首富》票房突破20亿大关,背后是开心麻花编剧组建的西虹市影视;《我不是药神》作为年度票房和口碑爆款,背后更是集合了宁浩的坏猴子影业、宁浩和徐峥参与创办的欢喜传媒、北京文化在内的多家出品机构。坏猴子影业的《疯狂外星人》、北京文化的《流浪地球》宣布定档2019年春节,前期物料发布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话题和热度,这些新兴影视机构的持续发展值得期待。

这些新兴公司前期都已经有了各自的积累作为铺垫蓄力,在影片以及导演的选择都极为重视。例如,2016年坏猴子影业提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当时定制了48部电影片单,如今的《我不是药神》就是这四十八分之一,三年磨一剑,成功有目共睹。

文化强国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影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文化因为其可视听的效果,可以直接的影响到观众。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是“影视”大国,在影视规模、受众规模、荧幕数量等方面均领先全球。但在产业内容制造以及产业盈利模式等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根本上来看,国内影视市场参差不齐是因为不具有工业化。例如,唐探系列,尽管票房很高,但纯靠电影票房本身,盈利很难有更进一层次的突破。只有将文化产业IP化运营,打造一个包括电影、剧、游戏、实景乐园、衍生品的全产业链才是我国文化产业改革的方向。

目前,在经历上百年影视发展的美国,爆款早已系列化。比如漫威系列,影视公司只需要拿下版权,便可往周边发展,一个IP便能带来一款爆款,甚至引爆一个明星。对其上市公司估值自然也有了一套可依据的体系。而在国内,影片的票房的保证还停在完全依赖明星的“野蛮时代”。对于国内仅仅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的影视行业来说,目前的环境成了影视公司必不可走的“淘汰”之路,一边是上市公司市值不断萎缩,一边是市场急需优质影片,风险与机会并存的情况成了如今传媒行业的尴尬境地。

十九大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要的观念转变,将对接下来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政策措施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可以解释影视圈最近的税收风波等一系列社会事件。长远来看,文化产业工业化是我国文化产业改革的方向,目前,我国文化强国之路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Tags:

  • 站长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