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江湖

替代与升级,那些正在消逝的行业盘点之——传统百货:行业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企业迎来实体店“关门潮”

2023-03-26 09:06:57 职场江湖

2011年以后,传统百货行业受到了电商分流的猛烈冲击,行业景气度急转而下,进入衰退期,导致业内企业业绩明显下滑,并迎来了实体门店“关门潮”。而为了走出经营困境,百货公司在2016年前后开始陆续布局线上电商、O2O业态以及体验式消费等多元业务,以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迎来百货行业发展的“下一春”。

百货行业5年一轮回,几经起落现进入衰退调整期

百货行业发展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而纵观行业发展历程,百货行业基本保持5年一个发展轮回的周期规律。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1990-1994年,百货行业经历了第一次繁荣,大型百货店单一业态得到快速发展,大量百货A股上市,行业净利率达到6.7%的历史最高峰;随后行业受到其他零售业态的分流,一大批百货公司倒闭,行业进入第一次衰退期;而在2001-2005年间,百货公司纷纷通过由自营向联营转型,逐步走出发展颓势,并开始进入到第二次繁荣期。近年来,在电商、新零售等强力冲击下,众多百货公司再次面临业绩下滑、门店倒闭等经营困境,传统百货行业再次步入发展低谷,并开始调整转型。

从全国百货店的商品销售额来看,尽管2002-2017年百货行业的商品销售额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但是行业销售额增速基本呈周期变化,并从2012年开始波动下滑。例如,2005年行业商品销售额增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71.24%;而在2012年降至0.77%,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标志着行业开始进入第二次衰退期;尽管2013年得益于行业短期调整使行业销售额增速猛增至13.9%,但是并未得到持续,行业目前仍处于衰退期。2017年,全国百货店商品销售额首次出现下滑,为3778亿元,同比减少了3.04%。由此可见,尽管百货行业已在积极调整,但行业衰退之势还远未有停止迹象。

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下滑,实体门店迎来“关门潮”

2011年以后上市公司总体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业绩开始普遍下滑

从企业的层面来看,从2012年开始,百货行业内上市公司总体营收增速明显放缓。通过对45家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进行统计,发现2006-2011年之间,行业总营收额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增速,并在2011年达到自2006年以来的最高峰,为30.2%;自2012年开始,行业营收增速明显放缓,2012年45家百货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070亿元,同比仅增长了5.3%,较2011年的增速下滑了近25个百分点;随后行业一直处于低速发展状态,2018年上半年营收增速降至了1.6%。总体来看,2012年以后,百货行业表现出明显的发展颓势。

此外,从2018年上半年45家百货上市公司的具体业绩来看,业内公司业绩普遍下滑。在45家上市公司中营收出现下滑的有12家,数量占比为26.67%;净利润出现下滑的有20家,数量占比为44.44%;其中,有5家百货公司净利润出现了亏损,占主要百货上市公司数量的11.11%。显然,整个百货行业内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明显的下行通道,多半公司未来发展均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百货公司实体门店迎来“关门潮”

百货公司门店开设数量也直接反映出公司对业务发展的预期,而近年来行业内关店时间时有发生。以2017年营收排名前10的百货上市公司为例,以综合百货、专业连锁、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等业态在内的实体门店为统计口径,2017年营收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6家公司的门店关闭数量超过了新开门店的数量。其中,行业龙头百联股份的关店趋势最为明显,2017年关闭门店数量是新开门店数量的1.64倍,关店数远远多于业内其他企业。

此外,一些公司还在2017年的年报中明确提出了2018年的关店计划。例如,重庆百货就明确提出要清理扭亏无望和租约到期的门店,计划在2018年关闭包括南坪商都、达州商都、超市后街店等在内的16家门店,并进行了相应的减值测试。由此可见,百货公司集体关闭大量实体门店的趋势已是现实,传统百货业已经迎来了门店的“关门潮”。

值得一提的是,百货公司所关闭的门店并非都是面临亏损的门店。以2018年10月关闭的深圳君尚百货中心店为例,在2018年上半年,君尚中心店的营收排名位居第二,属于公司经营状况较好的门店。而公司之所以选择关闭这一门店或许也反映出了公司对实体门店未来发展的较低预期,从而选择在租约到期时退出市场,防止日后租金上涨、需求下降等因素给门店经营带来亏损。这或许也是许多百货公司选择在租约到期时关闭尚处于盈利阶段门店的重要原因之一,反映出业内公司已经意识到传统实体门店百货业务发展颓势,并在积极调整和止损。

龙头企业传统百货业务调整转型,业绩开始出现好转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行业整体衰退的发展颓势,龙头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调整应对。例如,头部企业百联股份开始将传统的单一、粗放经营的百货业态更多地转向多元化、差异化、精细化的运营,在实体门店的改造上朝着自营模式和商业中心模式转型。事实上,百联股份的业务调整也已初显成效。从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来看,在电商的冲击下,从2013年开始,公司的业绩表现明显变差,甚至在2014-2016年连续3年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现象。但是,通过业务调整转型公司的总体业绩开始从2017年出现好转。

仅从百联股份的百货业务来看,公司百货业务营收增速从2013年开始急剧下滑,并且百货营收规模在2015年和2016年两年间出现明显收缩;而后也从2017年开始出现明显回暖。

此外,另一家头部企业——重庆百货也同百联股份一样出现了业绩好转的迹象。从2011-2015年,公司营收增速不断下降;在经历了2016年的短暂上升后,2017年营收规模再次收缩;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的净利润又分别增长了5.9%和51.23%。而近两年业绩的剧烈波动也反映出重庆百货还处于业务调整期,业绩上升趋势还未完全稳定。

而从重庆百货的百货业务来看,公司百货业务营收规模在2014年达到顶峰,为183亿元;但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下滑,到2017年仅为169亿元,较顶峰期下滑了7.65%。值得关注的是,从2018年百货业务的营收来看,该业态的增长也开始向好,同比增长了4.7%。而公司业绩以及百货业态营收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公司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将百货业态由区域代理商向直营供应商转变,对区域优势弱、扭亏无望的场店逐步关闭调整,并聚焦空白区域和区域内新业态空档,有序推进区域网点布局开发;同时,推行卖场空间管理,并运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优化百货业态调整等。

百货公司将如何转型?

从龙头企业的表现来看,行业衰退、企业业绩下滑以及大规模的“关店潮”或许并不意味着传统百货业就已经面临“穷途末路”,不存在翻身的机会了。这取决于百货公司能否实现成功的转型。事实上,除了龙头企业以外,其他还有许多传统百货公司也已经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以突破现在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方面,百货公司正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以抵抗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争冲击。通过利丰研究中心对85家百货公司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已经有54.8%的百货公司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其中拥有自建网络销售平台、只入驻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和同时采用两种模式的企业占比分别为73.4%、13.3%和13.3%。

此外,百货公司还通过开发移动端手机APP来进行线上推广。根据调研数据,目前已经有63%的企业自建了移动端手机APP,用于商品推广、促销及活动信息推送、会员计划、商品销售以及导购、餐厅预定等增值服务。由此可见,线上商品的推广与销售已经成为百货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另一方面,拓展多元化的新业态也成为了百货公司转型的重要方式。根据调查数据,已经有86.5%的百货店与电商合作开展了O2O业态,还有11.3%的百货店正在计划开展O2O。此外,“体验式”消费也是百货公司新业态拓展的关注重点,目前已经有83.9%的百货店通过增加食品与饮料、儿童娱乐、美容护发、摄影等服务来提高消费者体验,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综上所述,传统百货业正在面临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的猛烈冲击,企业正面临业绩下滑、大量关闭实体门店的严峻考验,而伴随着消费者购物偏好与习惯的蜕变,电商以及其他新型购物业态的不断涌现,百货公司也在不断探索自身的转型升级路径。未来随着集购物享受、美食品尝、娱乐体验于一体的“一站式”、“体验式”购物方式的普及,若百货公司可以把握这一发展机遇,调整发展和经营模式,让消费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为精准的商品选择以及服务体验,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百货行业就有可能迎来自身发展的“下一春”。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互联网对中国百货零售行业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项咨询报告》。

Tags:

  • 站长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