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讯

重磅!20大产业迁移路径全景系列之——中国钢铁产业迁移路径及钢铁产业发展趋势全景图

2023-03-24 09:07:04 创业资讯

钢铁产业进入近代后,首先从发达国家如英国向美国、德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延伸,然后再由日本逐渐地转移到一些次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并且随着接受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钢铁工业再次转移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006-2015年,国内钢铁产业从中部地区向东部和西部地区转移;2015-2018年,粗钢市场逐渐回暖,东部地区钢铁产业向西部转移,中部地区市场份额有所回升。综上,整体来看,西部粗钢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但东部地区仍然是我国钢铁产业的主要阵地。

全球钢铁产业迁移路径分析

2018年全球粗钢产量突破18亿吨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作为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钢铁工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建筑需求等多重原因的推动下,全球钢铁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高附加值的板、管钢材的产品需求也日益增加。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数据,全球粗钢产量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世界钢铁行业自2015年出现低迷后,近3年已经有所恢复,2018年全球粗钢产量高达18.086亿吨,同比增加4.56%;全球钢材价格稳定回升,趋近合理水平;产能利用率稳步提高。总体来看,全球钢铁行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区域维度下:钢铁产业向亚洲地区转移

通过对比2013年和2018年的全球主要区域的粗钢产量及其市场份额相关情况发现,亚洲是全球钢铁产业的主产地,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此外,除亚洲市场份额增加外,欧盟、北美、独联体和南美所占的市场份额均呈现下降趋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亚洲市场的出现为世界钢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市场需求极大地吸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成为国际钢铁产业转移的重要吸引力。综上,从全球的区域维度出发,钢铁产业正在向亚洲地区转移。

国别维度下:全球钢铁产业迁移路径分为三大阶段

结合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1864年英国的平炉炼钢是进入近代钢铁产业的里程碑,至此开始钢铁产业的平炉炼钢、转炉炼钢、连续铸钢与轧钢三个阶段。

在1864年到1950年的第一个阶段中,19世纪下半叶英国作为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头号强国同样在世界钢铁产业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美国与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国家则紧随其后;但是进入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一战与二战的爆发,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力产生了重要的变化,美国成为世界头号政治与经济强国,其在世界钢铁产业中的地位也跃居第一。

1951年到1975年,前苏联在计划经济体系下,采用粗放式扩张的方式,在世界钢铁产业中的地位也快速提升,成为第二位;同时日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GDP平均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1955年日本从欧洲引进先进冶炼技术和设备,率先采用大型工业氧气炼钢,建设了大型高炉,从而开始了近代钢铁发展,日本迅速进入了世界钢铁产业的前三强。

1976年到现在是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钢铁连铸化成为整个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1996年之前,日本由于工业化而带来基础设施、汽车、造船和家用轻工产品的需求导致了钢铁产量与消费量逐步达到历史顶峰,在世界钢铁产业中稳居第一位,前苏联在解体之前地位也相对比较牢固,美国的地位也相对稳定。1996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宝钢、武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在引进日本、德国等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研发,在钢铁产量与技术上快速提升,成为世界钢铁产业的新兴力量,中国成为世界钢铁产业中的地位跃居第一;2018年,印度经济崛起,基建等钢铁需求攀升推进印度钢铁产业发展,跃居全球排名第二,超过美国和日本。

通过以下分析,可以清晰地描绘出国际钢铁产业转移的路线:钢铁产业进入近代后,首先从发达国家如英国向美国、德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延伸;然后再转移到日本等次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的工业化进程,逐渐接受产业转移,钢铁工业再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国际钢铁产业转移表现在钢铁产业的多个方面。例如,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内的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投资情况,厂商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钢铁产品的结构变化,钢铁产品的种类,钢铁产品的档次提升,境外跨国钢铁公司在该国家或地区的投资,钢铁厂的布局变化,钢铁产业的集中度等。目前,全球钢铁行业逐渐向亚洲地区转移,且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即中国为第一梯队,印度、日本和美国为第二梯队,韩国、俄罗斯、土耳其和巴西等为第三梯队,其他国家为第四梯队。

中国钢铁产业迁移路径分析

2018年钢铁行业供给市场回暖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0-2014年,钢材、生铁和粗钢的产量均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受国家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影响,钢材、生铁和粗钢产量呈下滑趋势;2017年后,钢材、生铁和粗钢的供给市场逐渐回暖(中国钢铁协会最新更新了2017年的中国粗钢产量数据,由8.32亿吨改为8.709亿吨)。

2014年,钢材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11.25亿吨;2018年,生铁和粗钢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分别为7.71亿吨和9.28亿吨。

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主要用来炼钢和铸铁;粗钢是铁水直接冶炼或铁水做成生铁锭冶炼出来的;而钢材是对粗钢的再加工(包括铁道用钢材、棒材、钢筋、线材、厚钢板、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款钢带、镀层板、焊接钢管等等);钢材不一定完全来自粗钢,比如来自外购钢材再加工。综上,由于钢材产量有重复计算的影响,而生铁产量又无法反映出电炉产能,因此在探索中国钢铁产业迁移路径时选取粗钢产量作为考察标准。

中国钢铁产业向西部地区迁移,但目前仍然以东部地区为主

以2006年为起点,2015年粗钢产量首次负增长,2018年粗钢产量已经突破9亿吨,创历史新高。综上,选取2006、2015和2018三个年度进行对比探索中国钢铁产业迁移的路径。

通过对比三个年度的粗钢产量及其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06-2015年,中部地区向东部和西部地区转移;2015-2018年,粗钢市场逐渐回暖,东部地区钢铁产业向西部转移,中部地区市场份额有所回升。综上,整体来看,西部粗钢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但东部地区仍然是我国钢铁产业的主要阵地。

钢铁产业的转移受环保、成本、需求等多因素影响,在《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等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钢铁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和承接的成功的案例很多,但也涌现出诸多问题。

最典型的2009年-2015年的新疆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火热推进,宝钢八一钢铁、新兴铸管在内的多家钢厂在新疆陆续开始大规模投产。据统计,新疆的粗钢产能从2010年的1010万吨迅速扩张至2015年的2530万吨,钢铁企业达140家。产能的大幅扩张导致供给增速和需求增速产生了严重不匹配,产能利用率反而开始出现大幅下跌。新疆的粗钢产能利用率从2010年的80%下降至2013年的50%,最低的时候仅为29%,几年时间新疆的钢铁产能从欠缺阶段到过剩阶段。

中国钢铁产业向河北、江苏和山西三地转移

通过对比三个年度全国各地粗钢产量及其市场份额可以总结出三大特征:三个年度粗钢产量前五大地区均一致,依次为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和山西;其中,河北、江苏和山西三个地区市场份额整体呈上升趋势,山东和辽宁呈下降趋势;北京和海南地区粗钢产业完全出清,上海地区钢铁产业出清明显。

通过对比2006-2018年全国各地粗钢产量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可以更直观看出中国钢铁产业的迁移特征,内地地区的市场份额几乎都呈下降趋势,而外围地区几乎都呈上升趋势;钢铁产业从山东、辽宁和上海迁出,向河北、江苏和山西三地转移最为明显。但目前,中国钢铁主要产地还是集中在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和山西等地区,合计占全国比重57.72%。

钢铁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亚洲仍然是全球钢铁行业重点产地

未来几年,得益于发达经济体投资复苏及信心水平不断提振,全球经济形势预计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受益于此,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钢铁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据世界钢铁协会预计,2019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保持增长态势,达到16.812亿吨;其中,亚洲和大洋洲将是主要钢铁需求国。因此,即使考虑进出口,供给也仍会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

工信部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引导钢铁产业迁移

2018年,为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信部组织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进行了修订,形成《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

与2012年产业转移指导意见相比,新版主导目录在各区域钢铁工业发展导向上的描述发生了明显改变。可以看出在新的产业转移主导思路的明显转变,在严格控制钢铁产能为底线的基础上,加入考虑了环保和环境容量因素,不再单独强调产品开发和技术,更多的强调产品结构和区域协调。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整体性拐点,人口红利消失与资源禀赋约束推高钢铁成本,钢铁工业增长边际逐渐由总量发展切换至结构升级,钢铁工业迈入成熟期。这些变化都是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钢铁产业发展态势变化的需要。

在最新的2018年版本中,有19个省市设计了钢铁产业的调整;其中,北京、辽宁、上海、山东、陕西、河南、青海、新疆和海南等9地将不再承接炼钢、炼铁产业,我国钢铁主要五大产地均在名单上。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张家口区、廊坊市、江苏省太湖区域、广东省广州、东莞等地区的相关炼钢、炼铁产能将逐步引导出去。这意味着对钢铁产业而言,供给层面的改革将进一步上升到产业布局的改变,未来我国钢铁产业的布局也将进入大变革、大调整的阶段。

产能过剩下,优化钢铁产业结构成为发展重心

新的产业转移目录更多地钢铁产能画了红线,那是不是对国家不鼓励发展钢铁行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更多地是对钢铁产业的布局在空间上有具体明确的指引和导向,指导区域间错位发展,推动产业转移从无序走向有序。通过汇总各地优先承接的钢铁产业情况可以看出,发展高端钢铁产业、优化钢铁产业结构是未来钢铁产业的发展重心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Tags:

  • 站长推荐
热门标签